扣冰古佛藻光公生父考


翁氏名人中,有一位不比寻常的人,就是圆寂后成佛,至今仍被百姓奉为神灵的扣冰古佛翁藻光。

 

藻光公,唐武宗会昌四年(公元844)农历二月初八辰时生,福建省建平市新丰乡翁屯村人。据清代翁昭泰著的《扣冰古佛全传》一书云:藻光公出家后,“誓以勤修自惕”、“每以入圣为念,夏月不扇常衣褚,衣不为暑酷,冬日不火,常扣坚冰而浴,略无寒色,时人神其行,号曰:扣冰和尚。” 藻光公圆寂后被称为扣冰古佛,又称辟支(世传其母夜梦辟支佛,尔后藻光公诞生)古佛、扣冰辟支老佛、扣冰辟支古佛、扣冰藻光古佛等。

 

闽天成三年(928年),闽王王延钧闻藻光公盛名,以隆重礼节聘他到福州,“敬事为王师”。藻光公十二月二日在福州鼓山安然圆寂后,闽王“以酥油香薪化师身,与弟子法云捧骸骨仍归瑞岩,施钱十万,建塔于瑞岩寺院法堂之后,号‘瑞应宝塔’,以金瓶储舍利子,并封藻光为妙觉通圣大师。” 到了宋代,辟支古佛已被武夷山民间奉为地方保护神,并多次受到朝廷的敕封:宋高宗赵构绍兴六年(1136年)五月赐号藻光为“法威大师”;绍兴二十一年(1151年)奉旨加封为“法济慈济大师”;宋孝宗赵眷乾道元年(1165年),又加封为“法威慈济妙应大师”;宋淳熙十一年(1184年)再加封至“法威慈济妙应普照大师”;宋理宗赵昀宝佑元年(1253年)再奉诏加封为“灵感法威慈济妙应普照大师”。

 

据有关资料介绍,藻光公被称为扣冰古佛、辟支佛,成为闽籍享誉最高的古佛(菩萨)神灵,在闽、浙、赣甚至远至四川等地都有影响。连峨眉山等佛教圣山至今都还供奉着他的神像。不仅如此,藻光公对武夷山民俗的影响则更深远。自唐代以来,“每岁仲春,邦人迎(藻光公)入邑”。为此还要建道场、香斋,并选100名壮汉轮流接送。届期万众云集,甚至福州、浙江、江西等地信徒都结伴而至,香花灯烛,顶礼膜拜,极其诚敬。后发展至村坊、市镇,不分远近轮流迎请神佛恭奉,仲冬方可迎回瑞岩寺,可见迎神风俗之盛。城关则举行蜡烛会,二月初六在西门南北京时间设烛轮,初九举行祭社,陈设极丰盛。蜡烛会还有“抢佛”之风,村坊青年以杠请古佛为荣。一年一度的蜡烛会,长盛不衰,是古代武夷山一年中最为热闹、最有影响的乡社盛会。

 

但是,藻光公之父是谁?这才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。可能有的宗亲手中的族谱有记载,笔者因缺乏资料,只能做一些猜测,不知正确与否?是否与族谱相符?请宗亲们指正。

 

可能宗亲们都看过《簪缨世家 声名远播——翁承赞家族三十七进士一状元考略》(以下简称《簪》文)这篇文章。该文提到“翁藻光是翁巨隅的孙子”,但却忌言是谁的儿子。这看起来很不正常,其实是作者在犯困,原因就出在该文所使用的资料有问题。

 

《簪》文讲,“翁巨隅生有三子:长子翁承赞,次子翁承裕,三子翁承检。”问题就出在三子翁承检上。

 

根据《翁氏族谱》记载,巨隅公的三子是翁承颖,虽然《簪》文也提到保存在福清市新厝镇漆林村的“清乾隆年间《重建谏议祠碑》、《六桂·翁氏族谱》皆作‘翁承颖’,字袭明(一作‘承明’)。”但该文作者却因看到承赞公的那首《喜弟承检登科》诗,就武断地将承检公当作巨隅公的三子。

 

其实,承检公是嗣昌公的次子,乾度公的叔父,承赞公的堂弟。堂弟简称弟,这本没什么可奇怪的,但《簪》文却因此产生误解,乱点起鸳鸯谱来,该文作者犯困也正源于此。

 

藻光公是巨隅公的孙子,巨隅公有三子,但哪位是藻光公的父亲呢?族谱有载,巨隅公的长子承赞公生四子玄度、弘度、贞度、昭度;次子承裕公生二子正度、可度。都没有藻光公。那么就只能是巨隅公的三子,《簪》文把承检公当作巨隅公的三子,但族谱却载明承检公无嗣。《簪》文作者碰了壁,只好含糊其词地写了一句“翁藻光是翁巨隅的孙子”搪塞过去。

 

由于笔者缺乏资料,只知道巨隅公的三子是承赞、承裕、承颖公。承颖公,官至节度使推官,有无子嗣,却无记载。

 

族谱没载,但《古佛全传》一书却有如是说法:藻光公是唐末河西节度使翁承钦之子。(承钦公)“刚果有为,才华练达,中年难于子嗣,弃职归家,广布善根,多行方便……活人亿万,颂声载道。一夕,梦老比丘,面如满月,风神炯然,荷锡持钵,请求歇宿。傍有侍者对文敬公曰:‘此即辟支古佛也!’已而母孟宜人遂有娠。”

 

由此可见,藻光公的父亲是翁承钦,字文敬,官至河西节度使;母亲为孟氏。但巨隅公的三子中并无翁承钦。而根据族谱记载,官至河西节度使的是巨隅公的三弟、承钦公的三叔父郜公(初名柔正,字季长)。据史载,唐乾宁四年(公元897年),河西(有作西河)节度使郜公以事新朝为耻,遂与东昌刺史蔡炉、将军刘翱(蔡妹夫),率领五十三姓入闽。

 

承钦公,是否是族谱中的承颖公呢?因没有直接的证据,笔者也不敢武断地下结论。后来,笔者在《地理环境与古佛世家》一文中找到依据:“翁辟支他出生于唐武宗会昌四年(公元844),农历二月初八辰时,他生于香门第名宦家中,其祖父翁巨隅,曾任荣王府咨议参军,父亲翁承钦,曾任保西节度使推官,母亲孟氏为宜人,叔父翁承赞,五代时曾为议大夫,二叔翁承裕,仕至礼部郎中,家境豪富,誉满京城。”

 

虽然这段话仍有可商榷的地方,如称承赞公是藻光公的叔父,承裕公是藻光公的二叔父。如是,巨隅公的三子的顺序就要倒过来了:承钦、承裕、承赞。显然有误。但该文却提及承钦公曾任保西节度使推官,而不是《古佛全传》说的河西节度使(估计《古佛全传》把承钦公与郜公混为一谈),而族谱所载的承颖公正是官至节度使推官,两者对得上号了。由此可以下结论:《古佛全传》里的承钦公就是族谱里的承颖公,藻光公的父亲就是巨隅公的三子承颖(承钦)公。

 

《地理环境与古佛世家》一文还提到:(藻光公)“十三岁那年即向父亲提出要求,要出家去当和尚,父母唯一生他一个儿子,爱如掌上明珠。”这句话又帮我们解开了另一个谜:族谱里承颖(或叫承钦)公为何没有注明有无子嗣(可能有的宗亲手头的族谱有)?笔者据此猜测,藻光公是承颖公的独子,既然成佛了,甚至成后人供奉的神灵,就不好再列入。而承颖公又确生有一子,又不能写无嗣,于是干脆不写。

 

最后还要纠正一个问题,不少文章误将藻光公当作六桂始祖乾度公,如《地理环境与古佛世家》云:“辟支古佛,俗姓翁名乾度”。《武夷高僧鼓山圆寂》云:“俗名翁乾度,法号藻光。”甚至连藻光公的家乡武夷山市档案局网在介绍武夷名人《翁藻光》一文中,也说:“翁藻光(844——928年),为翁乾度法号。”以讹传讹,把两个堂兄弟混为一人了。


  • 武夷山瑞岩禅寺古佛殿/大悲阁落成暨全堂佛像开光、古佛舍利回归祖庭庆典
    武夷山瑞岩禅寺 古佛殿/大悲阁落成 暨全堂佛像开光、古佛舍利回归祖庭庆典。
  • 武夷山瑞岩禅寺古佛殿重建项目(银行对公专用账户)通启
    开户名:武夷山瑞岩禅寺 开户行:福建武夷山农村商业银行吴屯支行 账号:9050812010010000018910
  • 【古佛道场,新年祈福】供佛供灯祈福,随喜功德!
    以灯供佛 智慧光明 燃灯供佛 是佛门中重要的供养之一 灯与佛教因缘殊胜 在佛教中 灯是智慧、光明的表征 “一灯能除千年暗” 佛家使用灯明的缘起 据《四分律》记载 当时诸比丘所居之室存在幽暗之患 所以佛陀允许点燃灯烛 而佛教传法亦名传灯 如一灯传一灯 灯灯皆明,灯灯无尽 所谓“一灯能续千灯明”
  • 宋 崇安了空禅师
    了空禅师(生卒年月不详),俗姓程,名自然,北宋福建崇安(今武夷山市)星村人。 好读书而慕禅。学《礼》于回龙寺。刻苦穷经,博通奥义,才思敏捷,文不加点,颇有盛名。宋咸平中(约1000年)弘法京师,朝臣争以笺疏委之,操笔立就。众称“义虎”。后奉旨出使西域取经。诣阙奏对,赐号“了空大禅师”。
  • 五代崇安瑞巖寺扣氷藻光禅师
    扣冰澡光古佛,建宁新丰翁氏子。父承瓒为唐谏议大夫。母孟氏,一夕梦一老比丘,风神烱然,荷锡持鉢诣求借宿。人指谓曰:“是辟支佛。”己而孕。
  • 宋崇安瑞巖院祖鉴从密禅师
    龙牙禅师从密,字世疎。汀州人。参泐潭干公得旨。以草圣为世所珍。舒人张怀素,自号“落魄野人”。以幻术游公卿间。
  • 瑞岩环溪惟一襌师
    师讳惟一,环溪其自号。资州墨池贾氏子。父宠,母史。在娠中,屡有吉征,及诞安详。年甫十岁,里中大疫,师与母俱患。母疾革,抚师谓其父曰:“吾儿虽幼,器质不凡。终不为人下也。可善眎之。”寻有近邑梵业寺僧觉开,覩师奇相,求为童子。父忻然舍以事之。
  • 天界觉浪道盛禅师
    江宁府天界觉浪道盛禅师,建宁浦城张氏子。十九岁见大父归寂。自疑曰:“有一点灵明,向甚么处去?”一日闻猫呌有省,遂往瑞巖剃落。随师住梦笔山,誓死闭关。因见百丈再参公案,顿彻马祖大机大用。参博山于董巖受具。 是冬,谒东苑镜。镜问:“子在董巖,曾闻博山提唱《维摩经》否?”师曰:“曾闻。”镜曰:“弥勒得一生受记作幺生?”师曰:“大有人疑着。”镜曰:“你又恁幺去?”师异之。向火次。因举僧问古德“劫火洞然,者个坏不坏?有曰坏,有曰不坏。此意如何?”镜曰:“你又恁幺来?”师遂折节过冬。镜细究其生平参证处,及征诘五家
  • 福建闽北“古银杏之王”,最佳观赏期。一首歌曲赞颂着一位种树人。
    武夷山吴屯乡瑞岩寺旁一株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的银杏树,于日前入选福建“树王”。 据有关资料记载,这株银杏是于公元881年修建瑞岩寺时,由扣冰古佛亲手所栽,至今树龄已达1127年。该树高28米,冠幅15米,胸径1.91米。是武夷山唯一入选的银杏树种。古树名木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与遗产,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象征。这棵千年银杏入选福建“树王”,为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再添一张生态名片。